1、 霧霾
一年前,北京市首次啟動紅色預警,這一事件被很多人視作中國環境問題的一個節點。一年過去,霧霾未消,紅警再現:僅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除了北京,全國還有60個城市啟動空氣污染預警,石家莊等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甚至直接“爆表”,很多中國人不得不在霧霾中迎接新年的到來。空氣污染范圍的擴大,意味著環境治理的挑戰更加艱巨。而以科學的態度研究,以最大的決心和執行力度治理霧霾,則是當前的中國一項最緊迫的任務。我們希望,在2018年的1月,霧霾不會第四次出現在這份榜單中。我們更希望,碧水藍天不會成為中國人的奢望。
2、 韓春雨
2016年,韓春雨是中國科學界乃至于公眾無法忽略的科技熱詞。5月,身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的韓春雨一夜成名,他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論文很快引起全國乃至全球同行的關注,因為他發現的NgAgo可能革新基因編輯技術。然而,爭議與質疑隨之而來。自6月開始,國內外數十名同行多次發聲,稱未能在實驗中重復出NgAgo編輯基因的效果,并要求韓春雨本人公布實驗細節并協助重復實驗,同時要求河北科技大學和《自然·生物技術》展開調查。面對質疑,韓春雨始終沒有公布更多的實驗細節。真相未出,爭議將始終相伴。但不管這一事件的最終結果如何,韓春雨都寫進了2016年科學熱詞榜單。
3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誕生60年,但正是在這一年,它或許才算真正引起大眾的關注。在3月,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碾壓世界頂尖圍棋高手李世石,這一里程碑事件震驚全世界。接下來,各大科技公司發布的一系列人工智能重要產品和技術同樣讓世人感嘆:在奧運會上比記者更快發出精彩新聞的機器寫作、在水平上接近人類的機器翻譯、力排眾議預測美國大選結果的MoglA……在2016年的下半年,僅在中國,就接連召開了4場國際級的人工智能大會。2016年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或許來得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快。
4、 直播
2016年,一個又一個直播平臺的推出,以及數以億計的用戶數量,都在向人們展示網絡互動直播的熱度。過去的一年,中國有超過200家網絡直播平臺,其中有上百家新的直播平臺創立。美國的互聯網巨頭臉書也看好這項技術的發展,也做起了直播服務。直播的熱浪,已經不局限于互聯網科技圈。網絡直播的普及,打破了電視臺等大型專業機構對直播平臺和技術的壟斷,讓更多的個人和機構可以用低廉成本,快速、便捷地向公眾直播展示任何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件和活動。一個人人都可做直播的時代已經到來,2016就是這個時代的開端。
5、 引力波
2016年2月11日,仍在春節假期的人們,罕見地被一條科學新聞吸引。這天,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宣布,LIGO的兩臺探測器捕捉到了30多億光年外的兩個黑洞在合并時產生的引力波,再次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也開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在同一時間段,全球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報道這一重大發現,從事引力波研究的科學家,也成為被關注、被追捧的明星。而引力波,這一原本存在于相對論預言中的神秘現象,更是激發了無數人對前沿科學的興趣。每一次重大的科學事件都是一次經典的科學傳播,引力波發現正是這樣的案例。
6 、天宮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于19日凌晨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開展了為期30天的科學實驗。天宮二號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第一次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并成功開展了5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實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是最接近未來中國空間站要求的一次載人飛行,標志著中國具備了開展較大規模空間應用的基礎條件。天宮二號的成功發射,也是這一年全球頗受矚目的航天大事。
7 、免疫療法
2016年5月,免疫療法這個對很多人而言還很陌生的詞匯,以一種負面形象出現在中國公眾的視野之中。罹患滑膜肉瘤的21歲大學生魏則西在接受了一種名叫DC-CIK的免疫療法后,盡管懷有強烈的求生欲望最終卻不幸去世。魏則西的去世,不僅引發了公眾對涉事醫療機構的大規模聲討,也讓檢查點抑制劑、CAR-T細胞療法等頗有前景的免疫療法躺槍——事實上,免疫療法已在多種癌癥的治療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給一些癌癥患者帶來了新生。如果魏則西對免疫療法有足夠的了解,他的命運可能就有不同的結局。他的遭遇也告訴我們,人們不僅需要醫學的進步,還需要科學傳播的進步。
8 、毒地
2016年4月17日,央視新聞的一則報道《不該建的學校》,引發了全國對常州毒地事件的強烈關注。據央視新聞報道,常州外國語學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學生檢出皮炎、血液指標異常等異常癥狀,個別甚至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經檢測,該校區地下水、空氣均檢出污染物,而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經有三家化工廠。盡管常州外國語學校及常州市政府后來對央視的報道提出了質疑,但常州毒地事件以及隨后的毒跑道事件都敲響了警鐘:學校、家庭,政府、社會,都應該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高度負責,避免環境污染悲劇的重演。
9、 寨卡
2016年夏天,巴西奧運會前夕,陸續有運動員因擔心自身健康宣布退出比賽。運動員退賽,讓正在美洲肆掠的寨卡病毒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雖然巴西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但仍然沒有遏制住這種RNA病毒的傳播和蔓延。2016年12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公告稱,截至2016年末,美洲共報告超50萬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全球已有75個國家和地區報告蚊媒造成寨卡病毒傳播的證據,13個國家和地區發現病毒在人與人間傳播的證據,29個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小頭癥病例。現在,寨卡病毒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長期挑戰。中國與巴西雖然相隔萬里,但在國際交流極度頻繁的今天,我們仍不能對這種病毒掉以輕心。
10 、假疫苗
2016年2月,一年前的一樁舊案在網絡上迅速發酵:2015年4月,山東警方查獲了一起疫苗非法經營案,一對母女非法經營25種兒童、成人用二類疫苗,未經嚴格冷鏈存儲就銷往18個省市。非法販賣的疫苗雖然是正規疫苗生產廠家生產的,但其未按規定進行冷鏈存儲和運輸,部分屬于臨期疫苗,流通過程中存在過期、變質、失效的風險。這一事件引起了全國很多家長的恐慌,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對公共衛生領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政府機構如何保證食品、藥品安全?如何更好地開展疫苗知識的科學宣傳,避免民眾陷入恐慌與焦慮?如何讓疫苗生產和流通環節中任何人不敢突破道德與法律的底線?這一連串問題,值得我們長期思考,更需以最快的速度去解決。
江蘇華辰 ∣一個有用的公眾號
歡迎關注江蘇華辰科技館展品微信公眾號,以便獲取最新展品介紹,還有紅包領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