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技教育活動是教師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物質材和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程度和方式地指導幼兒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它是幫助幼兒主動獲取科學經驗,建構概念、發展智能,養成科學態度的主要途徑。
化學環保科技活動是非常貼近孩子們生活的一項科技活動內容,在某幼兒園大一班科學活動中,通過與孩子們一起進行水凈化小實驗,看到孩子們對參與科技探索活動那么有積極性,感受頗多。因此,探究幼兒化學環保活動模式,促進孩子們在幼兒期科學經驗的獲取,非常有必要。
青少年科技館能否有效地在幼兒園開展幼兒化學環保活動,并達成教育目標和最大限度地發展幼兒的潛能?怎樣設計和組織幼兒在幼兒園進行科技活動呢?

一、創設幼兒園科技館活動環境,營造環保活動情趣氛圍。
情趣是促進幼兒產生學習動力的主要因素,是開展科技教育活動的基本保證,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首要前提。幼兒只有對所見、所聞、所感、所學的東西感興趣和需要,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各種認識、操作活動中。指導幼兒園設立科學角、自然角。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幼兒園大班在班內設立自然角,種植一些有各種特征的植物,給它們做標簽,讓幼兒天天觀察。記錄、交流,并打破教室界限,鼓勵幼兒每周一次去平行班尋找新發現,互相交流各班的特色品種,使他們在日常的關心、養護中學到科學種植的知識和經驗,知道科學能夠創造生活,同時引導孩子們要保護植物,保護大自然。
二、開展幼兒環保活動遵循的原則
根據幼兒年齡發展的特點,在組織化學環保活動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作為科學、合理的選擇科技教育活動方式。
1、自主性原則。在科技教育活動中,應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安排活動時,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教師只是作為觀察者、指導者和材料提供者,在他們需要時提供適時幫助。
2、實踐性原則。表現為幼兒的實際動手、實際操作,親身實踐和親身體驗,以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在形式上還可以表現集體觀察操作、分組討論操作、個人論證操作。根據此原則,還可利用社會活動、家園活動等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體驗,從而獲得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其潛在的創造意識。
3、創造性原則。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開動腦筋,大膽想象、求新、創新,避免“先鋪路、再走路”的現象。此原則滲透在一日活動中,要培養幼兒創造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求體現“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問中學”,在輕輕松松中萌發幼兒創造意識。,
三、制訂符合幼兒的化學環保科技活動內容
對大班幼兒來講,他們的智力能力已經具備學習簡單的科學技術知識。這個階段的孩子科學素質的培養,應該重點放在科學興趣的發掘和培養。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以游戲的方式,為孩子們開展科學活動,既可以提高孩子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又能夠激起他們對科學進行探索的欲望,例如:“有趣的水實驗”系列活動。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珍貴資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就沒有人類的文明進步,就沒有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在幼兒園的科技活動中,通過水滴的旅行、小水珠式從哪里來的、過濾水的樂趣等小活動,使孩子們對水這種物質一步一步深入了解。在活動中,孩子們對水的凈化實驗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了簡易的水凈化裝置,當孩子們親眼看到臟水通過裝置變成干凈、透亮的水的時候,都高興的歡呼起來。教師這時就可以以身示范,從點滴小事引導幼兒節約用水,并讓孩子掌握節約用水的方法。如生活用水的二次使用,及時關閉關緊水龍頭等。最終把節約用水貫穿到日常活動中,以提高幼兒的節水護水意識。
四、家長是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的好幫手。
陶行之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礎,而家庭教育以其“生活中教”的鮮明特點,同樣在幼兒科技教育活動中有著極大的教育優勢,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事情,有些是在幼兒園中所不能遇到的,若家長能把握時機,及時進行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幼兒園邀請家長做老師,參與幼兒園的科技教育活動,發揮家長的特長,可以使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資源得以共享。因此,建立幼兒園與科技館的聯系,開辦幼兒科技班、家長科技學校、幼兒教師科技培訓班等途徑,定期指導幼兒教師、家長及幼兒,全方位促進幼兒園科技活動的開展。
科學并不神秘,科學就在我們身邊。環保并不高深,環保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科技館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的科技教育活動中,密切配合,教育就會取得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