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館設計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科技館為了人民群眾滿足其科技教育知識的需求,同樣對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科技館的核心功能是對社會公眾實施科普教育,主要是通過舉辦互動性較強的科普展覽和組織公眾感興趣并對社會有益的科普活動以及利用特效影視、多媒體等高技術手段和形式,向社會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
一、正確處理科技館基本建設的四個關系
1、兩個問題是否適應:一是支撐能力是否適應。包括財力運行費是否可支撐,還包括人力、編制是否能批;二是觀眾源是否適應。如果城區人口太少,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也不多,將會形成空館的問題,導致科技館的社會效益大幅下降。
2、館址區位優勢與館占地面積的關系。科技館館址的選擇一般應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盡量選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文化區域,同時要求周邊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有條件的最好能建成公園式院落,給觀眾提供良好的休閑區域,優美的室外環境與漂亮的館舍相映成趣,共同構成完美和諧的科普文化場所。
3、建筑物造形與實用的關系在科技館建設實踐中,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只有方方正正的展館才是最好用的,布展利用率才是最高的,不僅展廳的邊邊角角都可利用,而且空間也能很好的發揮作用。所以,在建設科技館設計外形時,一定要考慮其實用價值,在此基礎上再考慮造型并融入藝術元素,使每座科技館既安全實用,又美觀大方,體現科技館的科學和藝術水準。
4、展教功能區與其他功能區面積設置的比例關系。科技館建筑從功能上可分為展教功能區、公眾服務功能區(也可叫公共空間)和管理保障功能區。從目前已建成的科技館來看,展教功能區和公眾服務功能區均屬于觀眾活動區域,其中均含有程序不同的展教內容,一般中小型場館難以具體界定這兩個區的邊界,所以也可以統歸為觀眾活動區。這兩個區域所占的建筑面積應在總建筑面積的70~80%,其中展教功能區要占到總建筑面積的60%以上。管理保障功能區占建筑總面積的20~30%為宜,一般講,場所越小,觀眾活動區域應該越大,建筑面積所占比例也越大。
在觀眾活動區,展廳是最重要的,包括常設展廳和短期展廳,還要設置科普活動區,如講座室、劇場;有條件的還可以設特效影視區;觀眾餐廳、紀念品賣場等。在管理保障區,應設置展教裝備開發、維修用房和倉庫,設置中央空調、配電等設備安置區及維修值班用房。然后根據實際人員需要,配備必要的辦公用房、安保用房、接待室及其他必須的保障性用房。令人擔憂的是,個別地方在建科技館的時候考慮展廳的面積比例較小,但對辦公場所很重視,建的很大,這是不符合現代科技館展教工作要求的。
二、了解科技館基建工程的主要環節
1、制作項目建議書。對科技館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初步研究,提出建設項目的輪廓設想,并報發改委和規劃部門批準。
2、制作建設方案。分別提出科技館項目的建筑方案和內容建設初步方案。其中,建筑方案應通過招標選定若干設計單位來完成,再經專家評選從中選出若干個方案供領導比選,確定最佳方案進行細化設計。內容建設方案應提出展教工作基本思路和初步設想。
3、項目正式立項。將建設方案(包括建筑方案和內容建設工程方案)一起報送發改委提出立項申請并得到正式批復。
4、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對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詳細論證;對項目技術上、經濟上是否可行進行詳細評價;最后提出結論性意見。
5、進行勘察設計并編制設計文件。對項目建設地點進行地質方面的勘察,對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調查,然后提出項目的詳盡規劃和初步設計,連同建筑方案報省發改委和當地規劃部門批準,取得各種相關建設手續。
6、進行建設準備和工程招標及設備招標采購。包括進行征地(拆遷),平整土地,通水、電、路,落實施工隊伍,物資采購等。
7、制定建設計劃和投資計劃并報主管部門批準。
8、組織基建施工。提出開工申請并得到批準,遵循施工程序,按國家各種規定要求進行施工。
9、施工驗收并編制施工決算和辦理資產交接使用的手續。
三、強化基建工程與內容建設的結合
在項目決策階段,內容建設部門要提出內容建設總體設想與初步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如展廳、影院、實驗室、講座廳等)的主要建設內容,所占建筑面積及空間高度要求等。基建部門要對內容建設部門提出的要求統一考慮列入相關規劃。
在項目設計階段,內容建設部門要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平面布局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具體內容及占地面積;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層高、柱距、樓地面荷載等要求;提出各功能部分的上下水接口、強弱電插座、廢氣、廢水排放數量、位置及要求。在項目施工階段要全過程加強溝通,基建部門要對內容建設部門提出的要求逐項進行落實,內容建設部門要對不切實際的方案進行修訂。在項目驗收階段主要是做好雙方在現場的交接工作;做好成品的保護工作;全過程要加強配合,及時溝通。
最后,科技館設計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必須以理性的科學的態度決策,以科學的、規范的方法組織,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質量施工,才能最后取得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