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國外而言,我們國內的科技場館存在著展品雷同、更新較慢、參觀者寥寥等眾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科技館也是我們
科普展品研制公司亟需解決的嚴峻問題。只有人們覺得去科技館會有所收獲、愛去科技館了,科技館才有生命力,科技展品研制公司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進入科信以后,在與同事的交流、學習以及深入
科普展品研制工作之后,我深受其益,并漸漸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認為科普事業要發展、科技場館要壯大,可以從下面幾個地方入手。
江澤民總書記曾經指出:“一個民族如果不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就難以在世界競爭中立足。”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乃至全民族的前途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運用知識和科學思維的能力、取決于國民的整體素質。因此無論對國家還是人民而言,科學普及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如何做好科普,如何讓普通老百姓喜歡上科普,就是科信這種致力于科技展品研制公司的首要任務。
一:展項正交化
“正交”是數學領域一個比較常用的概念,后來也廣泛應用于軟件開發領域。其本意兩個向量的內積為零,擴展開來就是指兩個東西之間的關聯度很小。現在國內各類科技場館普遍存在展項雷同、毫無創意的特點,各場館的展項差不多,甚至同一個場館里不同展品展項展示的科技原理和科技手段也出現相似的現象。這對參觀者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再好吃的東西多吃幾遍都會膩,何況看到的科技展項都是差不多呢。
著名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曾說過:“參差百態才是幸福本源。”同樣的道理,科技館展項的選題很重要,不能覺得一個東西好就一窩蜂地上,要學會去挖掘、去開拓、去創新。做科技展品研制的公司更要注意這一點,不能單純地以完成科技館招標任務為目的,在平時就應該注意跟蹤國內外同行公司的發展情況和科技界的最新信息,研制出一些創意、新穎、極富科學性、知識性的
科普展品。
研制
科普展品要讓自己的產品有新意。新在哪里?一是要表現的科學知識新。Ron Hale-Evans的《Mind Performance Hacks》里就講到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如果能開發出其它公司沒有的展品,也能起到耳目一新的作用;二是表現形式的新。如果能把同一種東西用別出心裁的方式表現出來,也同樣是一個成功的展項。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快,如果以為憑著“一招鮮”就可以走天下,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自我突破,這樣的公司才更具發展潛力。
二:知識密集化
什么叫知識密集化呢?舉個例子,大家都看電視劇。為什么很多年輕人喜歡看美劇而不喜歡看印度的電視劇呢,因為美劇的情節張力很強,能在幾十分鐘內表現出很多的變化和沖突,讓人始終處于一種緊張之中,而印度的電視劇則不如此,出去吃頓飯回來繼續看都不會覺得漏了什么。這就是知識密集度的問題。美劇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給人們更多的情節,也就是所謂的更多的知識點。
很多展品失敗的原因就在于其知識密集度不夠,如果一個簡單的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能輕易了解的知識用一個碩大的展項來說明,并且表現形式單一,這樣的展品自然也就不會受到歡迎了。如何能讓一個展項表達出更多的知識點?如何用更多的形式來表現出某一個科學理念?如何使展品的交互形式多樣化呈現?這都是值得展品制作公司從領導到普通員工花精力去思考實現的。
三:信息結構化
零散的知識是無力的,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對于科普場館同樣如此。如果一個場館內的所有展項都是零散的,所要表現的科學知識、科學理念都是孤立的,這對于參觀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相反,如果能用一個系列的展項來表現某一系統的科技知識,使參觀者獲得比較完整、全面的科技知識,這樣的科技館無疑是受歡迎的。
在這里,科普產品研制公司大有可為之處。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完全可以根據自己公司的技術實力開發出獨具特色的展項,變被動為主動。例如科信公司為中科館提供的古展和為浙江省館研制中醫學展區等,都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并深受好評。其中的中醫展,就是通過創意一個展項,讓人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中醫學在全球范圍內存在和發展的情況。
四:結構智能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產品正日益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認為,這也是科普行業最大的發展前途。
要實現智能化,首先要弄清楚兩個問題,一個什么是智能化,一個是怎么實現智能化。我比較認同的是網友同人于野在博客——“學而時禧之”上對智能化的看法。該博客號稱“以理工科思維世界”,他認為我們可以用數據挖掘的方法解決原本只有專家才能解決的難題,這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是通過軟件算法來實現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在
科普展品的研制中實現這個理念呢?現在很多的展品在制作好以后往往維持不變,參觀者喪失新鮮感,可供學習的知識也相對單一。如果能在研制展品過程中引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因數,根據參與者的愛惡而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變,這樣的展品生命力必然長久,同時展品的保密性也將大大增強,使得其它對手無法輕易仿制我們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