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氏擺
原理:人之所以能夠看到立體的景物,是因為雙眼可以各自獨立看景物,兩眼有間距,造成左眼與右眼圖像的差異稱為視差,人類的大腦很巧妙地將兩眼的圖像合成,在大腦中產生有空間感的視覺效果,在這個實驗中,擺球作往復的單擺運動(即擺球在一平面內做往復的擺動),當觀察者通過光衰減鏡(右側裝深色鏡片,左側裝淺色鏡片)觀看擺球時,由于深色鏡片會延遲知覺(約0.01秒),單擺在左向右擺動時看起來是向前(靠近)擺動,自右向左擺動時似乎向后(遠離)擺動,同時近處物體移動的速度看起來比遠處物體移動速度要快,視覺的延遲導致左右眼視點不能重合,因此較近的物體看起來好像跳出平面而成為立體圖像。
對于光衰減鏡會延遲和人長期的用眼習慣對我們左右眼視力的影響也有一定的關系,所以,在做實驗的時候,當我把左眼擋住,很難觀察這個現象,但是當我把右眼擋住,就能清晰的發現這一現象,所以說這個物理現象的觀察在一定程度上還取決于人的生理問題,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的。例如老師在課上說的單眼視者就根本無法做成這個實驗。
操作說明:1.拉開擺球,使其在兩排金屬桿之間的一個平面內擺動。2.站在普氏擺正前方位置觀察球擺動的軌跡。3.戴上光衰減鏡再觀察擺球的軌跡,發現擺球按圓軌跡轉動。4.將光衰減鏡反轉180度,再觀察,發現擺球改變了轉動方向。
參數:尺寸:60*40*10CM
結構:阻燃板烤漆+高清定制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