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為什么要依靠科普主力?我們以食品安全為例,我們對地溝油、不達標的惡劣食品都深惡痛絕。但是,如果不進行科學普及,誰會知道蘇丹紅和地溝油呢?事實上,蘇丹紅的毒性并不大,不過由于大家受過這方面的科普宣傳,即使毒性不大也令民眾不安。再比如,現在大家到超市購買食品都會注意營養標簽,查看生產日期,這些都是食品安全科普中向民眾灌輸的理念。
但是,更多的時候科普活動并不會立刻產生效果,投入產出并不能直接兌現,起作用往往要在10年、20年之后。一場科普活動的效果評估并不能只看有多少人參加,有多少篇相關報道,而要關注它使民眾的知識思想產生了哪些變化,對未來工作生活有什么指導性作用,這些都不是當時能體現出來的。所以說,科普是公益性的,我們如今工作生活中能享受科技成果,就得益于幾十年來持續不斷的科學普及。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們的科普工作要承擔的責任更大。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從落后到發達用了200年的時間,而我們從改革開放算起,滿打滿算也不過30余年,應該說目前沿海地區已經超過了中等發達國家。
以洗衣技術革新為例,中國和西方就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西方國家工業進程后的第一代農民完全不懂機械,純手工洗衣,第二代人了解了簡單的手搖洗衣機,下一代是雙缸洗衣機,到了第四代人才掌握了自動洗衣機,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體驗科技變革,因此對理解知識變化的要求不是那么迫切;而我國民眾需要在短時間內從對機械一無所知跳躍到“自動洗衣機”。從30年前還基本上對現代化一無所知,到如今成了建設現代化的棟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對一代人科學素質的大幅提升,要求很苛刻,長期的科普活動才能使民眾趕上現代化的步伐。
這樣的長期科普給某些領域帶來了跨越式發展,十分振奮人心。以3D打印技術為例,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對3D打印解禁后我國才發現它,并于2000年左右開始啟動研究。到如今,美國大批3D打印出的基礎零部件出現強度不夠的問題,發展很不樂觀。而我國,已經超越了。
2012年11月24日上午,我國第一款艦載戰斗機殲-15成功降落在中國航母“遼寧號”甲板上。它的總設計師表示,“如果沒有3D打印,殲-15估計連試飛都尚未成功呢。與此同時,我國殲-20、殲-31等多款飛機一起推出,而美國在一段時間內只能試飛1-2架”。
可以說,在未來的5-10年內,會有相當一批人在3D打印工廠中生產現代化產品,他們對3D打印的基礎常識就來自今天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同樣的,今后你如果想買一輛鍛煉用自行車,選擇的將不是“二八”、“二六”這樣的標準型號,而是根據你個人身高、體重專門設計的個性化自行車。如果這種科技潮流變化現在沒有及時向民眾科普,10年后自行車廠的工人就難以跟上生產革新,因為他們腦海中沒有這些基本概念。
所以,我們現在不斷加強科普力度,把未來會流行的技術提前向民眾灌輸,培養新一代社會勞動者。盡管這些社會勞動者在其出生環境下獲得的知識較為落后,但是科普在其成長中不斷向其“塞”入新知識,使他們能夠伴隨社會快速發展。科技的快速發展,不僅依賴于科學家,更離不開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勞動者,這就是科普的意義。
江蘇華辰教學設備有限公司,座落于敬愛的周總理故鄉“江蘇省淮安市”,公司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注冊資金為1018萬元人民幣,本公司為國家教育部指定教學用品及儀器等產品的大型生產經營企業,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主要生產和經營理化生實驗室成套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語音室成套設備、校園廣播系統等現代化教學用品。曾榮獲“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單位”和“質量、信譽雙保障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相關閱讀:科普如何更靠譜?
江蘇華辰 ∣一個有用的公眾號
歡迎關注江蘇華辰科技館展品微信公眾號,以便獲取最新展品介紹,還有紅包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