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圍繞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統籌城鄉互動,宣傳思想政策,傳遞文明風尚,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是一個打造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能推動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改革創新,實現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續的發展。
一、要在隊伍建設上下足功夫
重點用好以理論宣講團、黨校教師、職能部門業務骨干為支撐的專家隊伍,傳播黨的理論和政策;重點用好文化藝術人才、民間文藝骨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農村致富能手以及優秀法律從業者、科技人才、醫務工作者等各類專家人才,做好傳文化、傳技能、傳知識等工作;重點發揮好返鄉黨員干部、退休職工、社會能人、調解員等作用,組建村(社區)志愿者隊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鄉村,傳樹文明鄉風;組織宣傳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系列人物等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的方式,讓廣大群眾通過身邊榜樣接受文明洗禮。
二、要在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上下足功夫
我市要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宣傳普及工作生活、社會交往、人際關系、公共場所等方面的文明儀規范。
三、要在豐富活躍文化生活上下足功夫
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和地域特色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化拓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經常性組織開展“中國夢歌曲大家唱”、鄉村廣場舞、地方戲曲會演、群眾體育比賽、讀書看報、文藝培訓等活動,提振農村群眾的精氣神。
四、要在保障措施上下足功夫
建立文明實踐工作測評體系,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查閱臺賬等方式,將考核結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文明單位(校園、村鎮、社區)、文明城市、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創建的重要內容,從而真正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重要作用。
推薦閱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