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科技館”要本著應用為先的理念,要充分開發教育資源,大力拓展活動形式,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一是積極整合于各學科教學,讓科技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大顯身手;二是盡可能地做到館藏設備免費開放,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拓學生的第二課堂。
“校園科技館”的建設是否成功,關鍵在應用,要充分挖掘應用潛能,提高使用效率。從學校的實際考慮,要想固定時間是不現實的。所以要求在活動形式上要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參觀型的活動在大型科技館中是一種普遍形式,但在“校園科技館”中有明顯的不足,首先是由于場地有限,不能同時容量整班學生的參觀活動,其次由于時間有限,設備有限,學生在以課時為單位的短時間內根本不會有深入的認識,因此,“校園科技館”的活動,以針對性和零散性為主要形式。
校園科技館應用篇
可以考慮采用的有兩種途徑:一是積極整合學科教學,可以對各年級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找出與“校園科技館”相關的內容,然后制定出教學計劃分發給任課教師,建議他們在組織相關教學內容時,能夠充分發揮科技館的功能,將科技設備作為教具來設計,可以帶領學生到科技館中針對一兩個設備開展活動,對于一些體積較小、重量較輕的設備甚至可以借到教室里進行教學,進而揭開科技館的神秘面紗,讓科技設備與學科教學全面整合,充分發揮科技館的教育功能。這一特點,也正是“校園科技館”較之大型科技館的主要優勢,只有與學科教學及時地全面地整合,價值不菲的科技設備才不至“淪落”為“高級玩具”。
校園科技館應用篇
當然,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滲透還是遠遠不能發揮“校園科技館”的功能的,在此基礎上,還可借鑒大型科技館的運作模式,向全校學生甚至所在社區全面開放,而且最好是免費的,以此滿足“小小科學迷”的強烈愛好,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當然,這里面涉及到許多管理的問題,譬如,如何控制好活動人數?如何確保活動的安全?如何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等,都是值得討論的內容,在下篇中將作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