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館有哪些作用?氣象科普館是提高國民對自然氣候、氣象原理知識的認識,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提高國民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我國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社會化是氣象科普重要的發展策略,在當前形勢下對氣象科普的社會化作用發揮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1、氣象科普概述
1.1科普的含義
科學普及工作,及時通過必要的宣傳和倡導,將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進行傳播,引導公眾利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對問題進行思考,實現全面科學素質的有效提高。科普資源是進行科學普及的重要內容,也是科普工作的工具,是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的、免費的科普服務的總稱,主要的形式包含有科普信息、科普產品、科普作品等??破召Y源的社會化,既是指將科普工作與社會活動和生活活動聯系起來,如進行科普知識講座、科普產品的信息服務和科普場所的建立等,通過科普基礎設施、科普推廣活動和大眾現代傳媒等發揮其在整個社會中的教育作用。
1.2社會化含義
社會學是指以人類的社會行為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主要的研究重點是現代社會人類的社會行為,對現代社會發展和社會組織和團體行為進行研究的學科。氣象科普本身即是氣象社會學的重要內容和本質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社會公眾對氣象災害的認識和預防,發揮政府部門在氣象防災減災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中國氣象局印發了《關于進行一步加強氣象科普工作的意見》,對新時代的氣象科普工作提出了業務化、社會化、常態化、品牌化的發展理念。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加強氣象科普工作的社會化建設,充分發揮氣象科普的社會化作用,是當前氣象工作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2、氣象科普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氣象科普工作長期以來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氣象科普工作的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氣象科普的科研經費投入不足,專業化的創作隊伍建設不足;氣象科普工作的工作手段落后,渠道較少,所發揮的社會效益較低;氣象科普工作的整體水平較低,不能對現代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進行有效的指導,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社會公眾對氣象科普獲取和利用的意識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氣象知識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的指導。當前,氣象科普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指導工作的思想有待更新、工作的形式過于單一、專業設施和人才的缺乏、社會化程度較低。
3、氣象科普的社會屬性和社會化作用分析
3.1氣象科普的社會屬性
科學活動本身即具有社會屬性,與經濟、軍事、政治、教育等各種社會活動之間密切相關,存在著互動的關系。氣象科普的社會屬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氣象科普活動對其他的社會活動產生影響,發揮其社會功能;二是其他的社會活動是氣象科普活動的基礎,對其產生制約的作用。氣象科普工作的社會化,即主要表現在第一方面,既科普活動通過提高公眾對自然氣象知識的了解,掌握正確的方式對自然災害進行預防和認識,為其他社會活動的提供便利。
3.2氣象科普的普及方式
科普是一項宣傳活動,必須借助一些方法、技術和途徑,將氣象知識進行傳遞。氣象科普的對象包含社會公眾的各個層次,其對氣象知識的需求和認識能力也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氣象科普的方式必須是喜聞樂見和通俗易懂的,保證其滿足大部分社會公眾接受。當前氣象科普的主要形式包含有:氣象科普宣傳活動,主要包含有科普展覽、科普網站、科普廣播和電視、科普講座、科普宣傳材料和科普宣傳櫥窗等;氣象科技信息服務,包含有相關信息的查詢和提供、現場指導等;科技示范,包含氣象科技示范基地等;氣象科普培訓,對社會各行業的關鍵部門進行氣象的知識培訓等;氣象科普活動,主要包含有與學校、社區和公共活動中心等聯合進行的科普推廣活動。
4、促進氣象科普工作社會化的有效措施
4.1充分發揮法律的社會保障作用
2003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是世界范圍內第一部以法律形式對科普活動進行保障的規定的法律??破辗ǖ念C布,表明政府對我國科普工作的重視,為我國科普事業的發展和體制的建設完善,奠定的堅實的基礎??破辗ㄖ忻鞔_規定,“科學技術的普及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社會各界都應該組織和參加各類科普活動”,“國家保護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權益,鼓勵其自主開展科普活動,依法興辦科普事業”,科普法的頒布和實施,對科普工作的的社會化提供的法律支持,科普工作成為社會各界的共同任務和責任。促進氣象科普工作的社會化發展,需要在工作中依法進行科普事業的發展,提高社會化水平。
4.2氣象科普形式多樣化
以科普活動作為主要的形式,力求科普形式的創新??破栈顒右龊媒y籌安排,如在3.23世界氣象日進行氣象科技宣傳周活動,要求活動所在區域有關部門的領導、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群眾代表進程主體研討,拉近科學知識與人們生活之間的距離;安排氣象科普展覽和講座等,對社會工作開放,提高其氣象知識水平;與新聞媒體部門加強聯系和合作,利用現代化的大眾媒體進行科普知識的傳播;在自然災害中,氣象科普部門發揮自身優勢,舉行新聞發布會,積極的參與防災減災工作,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將學校和社區作為氣象科普的主要陣地,在學校和社區舉辦科普講座和各類活動;與社區和學習進行合作,提供一些活動的場地和人員支持,實現科普活動與人們生活活動的緊密接觸。
4.3氣象科普的現代化技術應用
在計算機互聯網時代,網絡成為人們進行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主要方式,大眾傳媒的互聯網技術的發達,應該在氣象科普工作者有所使用。科普人員可以建立氣象科普網站,通過遠程的網絡教育技術對學校和社區開展科普講座;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將重要的氣象信息通過短信的形式發送到群眾的手機上,方便其及時的了解氣象新知識和對氣象災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制作科普DVD,方便群眾進行了解和學習;通過廣播、報紙和電視等進行科普知識講座和舉辦專題活動等等。
4.4建設專業的科普創作隊伍 提升科技館服務質量
氣象學會是當前氣象科普的主要執行者,在新時期面臨著專業技術和宣傳人才不足,組織結構不完善等,導致氣象科普社會化發展的不足。氣象科普隊伍首先需要氣象專業人才的加入,保證氣象科普的專業性;其次,需要具有宣傳經驗和文字功底的宣傳策劃人員進行科普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最后,鼓勵青年學生和社會作家等進行科普文章的創作,提高社會參與和關注度。
4.5有效的投入機制
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當前的氣象科普工作缺乏必要的基礎支持,難以全面和有效的開展。建立完善和科學有效的投入機制,首先需要政府部門加大對氣象科普活動的資金投入,保證科普活動的正常開展;其次,社會各界需要對科普活動加強支持,提供必要的場地和物質支持。有效的投入機制是保證氣象科普社會化發展的有效保證。
5、總結
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氣象科普工作需要從創新、投入、改造和培養人才等角度入手,提高科技館管理力度,更好的發揮氣象科普工作的社會作用,促進其社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為經濟和社會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持。氣象科普工作關乎群眾整體科學技術素質水平的提高,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